南方電網首臺自主研發變電站巡檢機器人即將“上崗”
簡介:近日,南方電網廣東電力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變電站巡檢機器人型式試驗報告出爐,這標志著南方電網公司首臺自主研發的巡檢機器人
近日,南方電網廣東電力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變電站巡檢機器人型式試驗報告出爐,這標志著南方電網公司首臺自主研發的巡檢機器人獲得了產品“出生證”,即將投入量產。今年,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計劃在220千伏變電站全面推廣使用巡檢機器人。
機器人正在測試設備數據
“南網智造”掌握人工智能話語權
傳統的變電站人工巡檢方式存在勞動強度大、檢測手段單一等不足。隨著技術日漸成熟,具有精度、效率“雙高”優點的機器人,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變電設備的檢測中。
“這項技術在國內已有近10年的應用實踐,當前,南方電網一些變電站也開始使用巡檢機器人作業,但是,技術和接口五花八門,與電網生產系統也沒有完全對接,并不利于大規模應用。”項目技術負責人麥曉明說,“我們有大規模應用的需求,也有自主研發的實力,‘南網智造’勢在必行。”
南方電網首臺自主研發的變電站機器人在云浮500千伏臥龍站巡檢
2016年起,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啟動變電站巡檢機器人樣機研制項目,“雖然是‘摸著石頭過河’,但從一開始我們就決定‘不跟隨’,希望通過創新能夠先行一步,實現‘彎道超車’,從而使產品在日后迭代升級中始終保持領先。”麥曉明告訴記者。按照“先行一步”的理念,機器人在導航定位、檢測手段、運動能力、任務規劃、系統聯動等方面著力提升智能化水平。
當前,市面上的巡檢機器人普遍采用2D激光導航技術,研發團隊采用了更先進的3D激光導航技術,使機器人具備了主動繞開障礙物等功能,應對環境變化的實際交互更加智能。同時,開發了任務動態規劃程序,使機器人更“聰明”,可以根據巡檢任務的優先級進行線路的合理規劃,避免了道路重復走、巡檢效率低的問題。此外,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配置可見光、紅外、紫外、局放、噪聲、振動等多種檢測手段,讓機器人與設備不需要“翻譯”就能順利“對話”,準確測得主變振動、溫濕度等數據,并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機器人對室外局放的精準檢測。
南方電網首臺自主研發的變電站機器人在云浮500千伏臥龍站巡檢
“產品化”思維瞄準應用藍海
目前,大部分變電站應用的巡檢機器人使用的是集成化云臺,如果想增加新功能,需要對機器人進行改造甚至更換一臺新的設備。這款自主研發的巡檢機器人則運用‘產品化’思維,設計了模塊化云臺,將可見光、紅外、局放、紫外等不同功能的傳感器設計成標準統一的接口,變電站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不同場景進行組裝或是拆卸,“個性化定制,就像更換手機電池一樣簡單。”麥曉明說。
據了解,變電站巡檢機器人已經與廣東電網公司集控平臺融合對接,實現了機器人與電網生產系統的直接聯動,不僅可以實現變電站、供電局、省公司的遠端調度,而且可以讓機器人采集的所有的數據都集成到集控中心,方便技術人員對設備狀態進行遠程分析。